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報章一則


有不少人遇上人生困局,尤以經濟困難時,就會說一句某電影的對白:「點解我老豆唔係
李嘉誠﹗」這是一句既可笑並帶怨恨的說話,其實是有根有據的。


好像今天看到明報的A11的一篇報道,裡頭是訪問一位於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 Joseph Stiglitz 對社會貧富懸殊、經濟問題的見解,例如最低工資議題等。在文中提到:
「他認為,社會不均等除了是市場失效,並與政府角色有關,認為政府應介入修  正市場引發的問題。他指出,美國的不均等屬全球最嚴重,而國內的『機會』亦有所減少,研究發現年輕人的發展機會與『其家長的收入與學歷』有直接關係故政府應在教育政策上提供公平環境。」

上面提到有關的研究指出,年輕人的發展機會與「其家長的收入與學歷」有直接關係,不就是說一個人生於什麼家庭,就決定了他日後的發展,這因為家庭對小孩的成長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當中涉及到所付出、投資的金錢、時間、文化上的栽培。

 記得,還在讀書的時候,讀到Bourdieu (Pierre Bourdieu) 的學說 - 社會資本 (social capital)、文化資本 (cultural capital)。子女生於何家,就斷定了他的文化資本有多深厚,從而影響了多方面的資本,如社會資本等。又或者是,每個人的社會地位,就是由文化、社會、經濟資本有幾多,從而建構而成。

比如你生在一個醫生、高官的家,你從小便能接觸到與一般平民孩子所接觸到的東西,例如在一些嗜好、人脈、知識技能等。這也就應驗了,你不是李嘉誠的孩子,或不是上流人士的孩子,因著先天的條件而限制了發展。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博客也搬家

       剛搬到這個「新家」,有點不慣,想著想著,這些年來不停地搬,居無定所。

       後來,找到Yahoo Blog,一心以為可以安定下來,閒來寫寫自己的生活小品;誰知,它又說什麼資源重整之類,又要搬了。

      現在,我就會將先前的舊文逐篇張貼。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香港電視風波後感


    免費電視發牌事件引起軒然大波,周日有12萬人上街抗議,這幾天以來有港視員工坐在政總外集會抗爭,又有行政會議成員與梁振英割席,昨日更有梁振英與王維基隔空對陣、蘇錦樑的「哽咽」,真是一場充滿戲劇性的風波。

       這場風波發得這麼大,皆因梁振英的戲份太重 (如果我是他,一定會睡得不安寧,但他不會的。雖然,作為「自己人」的建制派也不站在自己那邊、又有行會成員與自己割席,自己的班子好像林鄭的「沉默是 金」、蘇錦樑的「哽咽」;加上,面對社會上各方面的反對,民望低下的情況;再者,自己的班子醜聞多多,他仍能擺出一副「世界與我又何干」的樣子。)  他既不肯交代合理的理由,改變政策後又不作公開諮詢,而且還以從容不迫的態度,不斷地說著不會「來者不拒」、「絕對沒有政治考慮」,更自信滿滿地說迎接法 律上的挑戰。他好像要我們相信:一個謊言,說100次就會變成一個有力的事實;又或者是表現出「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態度。


這個香港電視風波反諷梁振英政府的公信力,作為香港人,我們無法不嚴肅地對待,甚至會愈想愈多問題。

究竟,我們身處在一個什麼的地方?

說到這裡,我突然想起《1984》,並想起O'Brien對Winston進行一系列的思想改造時說的話 -- 那種雙重標準的思考模式。O'Brien豎起4根手指,問Winston有幾多根手指,再又引回其日記的 "Freedom is the freedom to say that two plus two makes four" ,繼而說出無論他相信的現實是怎樣,黨說的真理就是真理。

"You believe that reality is something objective, external, existing in its own right. ......... But I tell you, Winston, that reality is not external. Reality exists in the human mind, and nowhere else....... Whatever the Party holds to be the truth, is truth."  

所以,有時2加2等如5,有時則是2加2等如3,無論你看到現實的實體是如何,這並不重要, 因為生活就是需要雙重思考;或說,黨說什麼就是什麼。就好像現在的風波一樣,也要用雙重思考模式,梁振英說是什麼就是什麼,換了原文就 是:"Whatever CY Leung holds to be the truth, is truth."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夢:死亡

我造了一個夢,那個夢是關於死亡。

在夢中,我被判了死刑,死前要被人縫上半邊眼,再等待被烈火吞噬;我大抵記得自己一共要受3次火刑才能真正被燒死,在頭2次火刑後,我也能回到家中,並等待最後一次的刑罰,亦即意味著真正的死亡。

等後最終刑罰前,我與家人談起來,那時,大家沒有特別的感覺,但一說到某個話題 -- 「夾時間」之類;那刻,我恍然大悟,才對家人說:「不用與我夾了,我以後也不會再在世上,之後的事,我也不會再知道。」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自己是個將逝的人,並且意識到:我以後也不會再見到他們,就在那一刻,我哭了,我的家人也哭。

之後,我爬上床,小睡一會,到醒來的時候,天色告訴我:現在約晚上7時多。再看看鐘,我要上路了,回到那個刑場受燒,於是,我緩緩下床,想著往後的事。

這個夢完結了,於是我醒來,發覺自己原來是做夢。醒來的那刻,我發覺自己在哭。其實,我並非為了將要被火燒死或是受酷刑而哭,因為,我在夢中並不因此而懼怕,最讓我害怕與傷感的是:永遠的離別,一種被迫接受的分離。那一刻,竟覺得非常迫真。

其實,即使我長到這麼大,也無法接受死亡,它把一個活生生的人吞沒,讓那個人消失於世上,幾曾,你聽到他的聲音,可能在前一天,或可能在前一秒;然而,此刻他卻消失了。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離奇的工作

我的工作很離奇。

今天,我竟然做到很想嘔和暈,因為,一整天也在翻譯,頂翻那些所謂的機密檔案。

休會時,我的正職是大太監,與上頭出席什麼什麼應酬、飯局,當一個非常體面、千杯不醉的近身侍衛;但沒有副職。

復會後,我要做research、set問題、與工會打交道「攞料」、寫稿、翻譯。副職是大太監或近身侍衛。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無奈的香港電視

王維基的香港電視拿不到免費電視排照,惹得民怨沸騰。不是網上的謾罵聲四起,就是電台聽眾的埋怨,又或某報紙的排版被這宗新聞攻陷;回到公司,同事帶著諷刺的笑容說:「星期六,我不會開電視,因為要聽到那些哈哈哈哈哈的笑聲,或是看到曾志偉的節目。」

它敗陣的原因,就是蘇錦樑要說9次的「循序漸進」,一次過予3間免費電視台會影響當中的生態,故要維持免費電影台的健康發展。而且是「考慮一籃子因素審批」,當中更不涉政治考慮。其實,說什麼也是百辭莫辯。

蘇 強調沒有政治考慮,其實,怎講平息不到人們的猜疑,甚至連外婆也忍不住說:「呀﹗這個香港電視,怪不得拿不到牌照啦,因為他同中央對著幹的。」我暫不去想 什麼政治不政治,反正我們每天也被政治纏繞著,作為普通市民的我們,在這一刻應該想:我們連看電視的權利與自由也沒有。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人生的意義

我不是要說什麼老套話,例如說人生多少意義,人生如何才能活得有意義之類;亦非要引用從前(A-level)中化科 裡「人生的意義」這課,什麼「生物文化層」、「真善美」;又或者要說:「人生的意義」其實是非常理想和宏大,是不少史家、哲學家一生追尋的東西。

我是個平凡人,又豈有資格去追求什麼人生的意義。

基於個人的狹窄,這些年來,我觀看我的人生,就是一堆泥。愈活愈覺得人生所謂的意義就是「虛空」。其實,所謂人生的意義,只不過為每個人賦予存在的理由,說句老實話,人生真的可以是了無意義;人的生存只不過是要經歷人生的必經階段而已。

公道點說,真正可以講人生的意義,就是那些有社會資本、文化資本或經濟資本的人,對我這些人來說,只是空談的笑話,我只要完成我的人生就是最大的意義。

自找的

今天,我要詛咒我的出生。

我無法再忍受自己無了期地單思一個與我毫不相干而且不能愛的人,我詛咒自己如此無聊,竟容忍自己愛上這個人差不多2年的光景。

本以為,今次的旅行後,便能把這個人忘得一乾二淨,幾曾,回港後的數星期,也覺得自己不再會喜歡這個人;結果,我輸了。一星期前,我又見到那個人,結果,我又故態復萌。

我不願意讓自己陷於這種感覺,因為這是引火燒身的行為,我認為自己太恐怖了。我覺得,愛上他,就等如把我其中1隻腳扯進地獄的關口。

如果,人無情感,多好呢,那我便不用受這些劫了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類固醇後記(三)

該死的類固醇還要把我纏到幾時?

昨天覆診,我禁不住再問那個好像卡通公仔的醫生:「減類固醇啦,好嗎?半粒也好。」

那個有趣的卡通醫生說:「不行喇,不能一次過減這麼多,要循序漸進的啊﹗」

我心想:為何每個人、政體發言人、領導人啦,總喜歡說「循序漸進」。

就好像一味要耐心等候真普選一樣......

那一刻,我真想對他說:不如你也交一個減藥時間表吧﹗

恐怖生存遊戲

最近,不想玩模擬類遊戲,如《simcity》、《sim3》系列或是喪屍系列的遊戲;於是,我選了剛推出不到1個月的《Outlast》(《絕命精神病院》)。

玩過這隻遊戲後,覺得自己很窩囊,竟然被遊戲的內容嚇個半死,而且更不敢單獨一個玩......最窩囊的是:每當我要走在一些較為僻靜的地方時,就會禁不住聯想到那個殺手大塊頭和那些半死的怪物,繼而想到他們會匿藏在某個角落,隨時拿著棒子追殺你。

在網上看過不少遊戲攻略的短片,單是看,當然很簡單;然而,當你置身於控制畫面時,又會因為非常害怕而導致控制困難......往往就要逃好幾次才完成。

後記:看過它的結局,有點氣憤,同時覺得好突然,千辛萬苦找到原因後,就被人亂槍掃射,死在血泊中.....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奧地利與丹麥之行 - 飲食篇

          經常聽別人說:「去歐洲,唔帶夠3、5、7萬,咁真係要餐餐捱麵包。」
  
   讓人著迷的Goulash soup (熊布倫宮內的餐廳)
         講到「捱麵包」,我就真是要為此澄清澄清。今次的旅程中,不計機票的話,我用了8000元,而且並無餐餐「捱麵包」。說實話,在未去之先,我也非常擔心自的儲備不足,為此,我自備了一些即食麵、即沖麥皮;不過,在差不多14天的行程中,我只吃了大約5-6餐。
   
                                                                                                          其實,在飲食方面,我也沒有什秘訣,也是「行到邊食到邊」。



早餐:

在薩爾斯堡 (Salzburg)時,我們會在hostel吃,因為hostel的自助早餐只需3.5 euro (很飽的);而在維也納的westbahnhof時,則吃即沖麥片、即食麵等。不過,在丹麥就恐怖些,我大抵記得hostel的早餐是59 dkk (即82.7港元);所以,在丹麥時所吃的早餐,我們就真的吃麵包與水果(橙/蘋果)。 我記得所吃過最貴的早餐是在維也納機場 (那天清晨6時已在機場,並準備去丹麥)裡吃;那時,由於肚餓作祟,使我胡亂地點自己想吃的東西,於是,我隨意點了2隻蛋、數條腸、2個蕃茄 (當然,人家是有名字的,但我不記得) ,誰知,去排隊結帳時,弄出10.8 euro,那時真是想走也走不到。這是整個行程中最貴的早餐,但也是唯一一次 (1次真的夠了)。


午餐:
IMG_3627
隨便點的餐
          一般來說,我們多在街外吃,每餐也是3.5 euro 至 7、8.5 euro內 (在奧地利時)。其實,真的不用「餐餐食大餐」,在地鐵中,也有一些小型餐廳,吃個(卡邦尼)意粉便ok了。



有天早上,我們去熊布倫宮參觀,之後在該餐廳 吃了一頓豐富的午餐,我隨意點了個餐,但忘記是什麼名字了;另外,我們經常點Goulash soup,不知怎的,總是很喜歡吃它的味道。至於在丹麥,我們也不敢亂花錢,因為太貴了,但在Nyhvan的露天餐廳中點了一個99 dkk的 meat ball , potato,結果飽了一整天。記得在丹麥最後一天,我只剩下20 dkk,由於太肚餓的緣故,使我把最後的20 dkk花掉,在哥本哈根的機場內買個牛角包果腹。
Goulash soup (Hallstatt中一間露天餐廳) 








吃不完的大pizza,總值6 euro






  
 
丹麥的Meat ball + potato 餐(99 dkk),圖中右上方為蘋果汁(25 dkk)




晚餐方面:

至於晚餐呢,就較為參差,相較午餐的話,晚餐可能對部分人來說就遜了一點,但所花的洗費,最貴也沒超過6 euro。吃了什麼?在維也納時,主要吃了上面提及的卡邦尼意粉,另外,去一間叫 Mr. Lee的地方吃西炒飯,2.5 euro 而已。此外,我們當然還吃過維也納的炸豬排,但我忘了該實際的價錢,因為我們在普通的小餐廳點的,大抵好像3-4 euro左右,除此之外,我時常點薯條 (歐洲人的份量是很多的),也只是2 euro。

 
Westbahnhof (站)內Paolo's的卡邦尼意粉

         在Salzburg,我們不是在hostel吃便是外出用膳,最貴的一餐是在 hostel吃的,約 6 euro ,是個大pizza,基本上2個人平分來吃也無問題 (即3 euro 成交)。


BBQ  burger + beer
       有天就吃一個名為BBQ  Burger,再配一枝啤酒,也不過5.5 euro。說起啤酒,在今次的旅程中,我真是無酒不歡,在頭一星期,我時常飲啤酒,好像啤酒餸飯一樣。如果不是發生了不小心酒後服藥事件,我真的會天天飲 (不喝酒就讓人「周身唔聚財」)。

其實,大部分時間也吃得非常簡單。有次,Hostel的廚師病了,我們決定下出買點吃,並回Hostel煮,結果,我花了2.5 euro 買了一個雜菜.......並用水「淥」熟 (好難食),再吃一個麥片。

維也納炸豬排(Wiener Schnitzel)



奧地利品牌的啤酒


圖為燒雞飯 (燒雞:3.9 euro , 飯:2 euro) 






Mr. Lee的西炒飯  


                                                 

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醜人不易做

近日,其中一個朋友圈內,出現了問題:友人A看到友人B在某事件上做法不對,於是鼓起勇氣,並於Whatsapp私下指出其錯誤;結果,友人B認為A不解其苦處,因而生他的氣,那管A致電或Whatsapp他,B也沒有回應,並將有關事件告訴了朋友圈內另一位朋友C。

友人A向我嘆道:「我知道這麼說是要付上代價,更會影響到我們的關係。」

這 位朋友正正做了「醜人」。「醜人」的角色無人想當,就算當,就得要深深吸一口大氣,本著上戰場之心態一樣。當然啦,做醜人就會開罪他人,得失了人,又令到 兩人的關係一度受損,真是哭也無謂。所以,一般來說,人們每當遇到對方不如意或看不順心的事情,也只能藏於胸中,盡量互不開罪對方,或不胡亂妄啟爭端,務 求過著表面太平的日子。說真的,有誰不想做到面面俱圓,既能得到甲方歡喜同時,又能得到乙方的敬重呢?所以呢,對這些人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對人說人 話,對鬼說鬼話,說些別人喜歡聽的說話。

不過,做朋友,尤其是交深的朋友,更應該有「醜人」的角色。真正的朋友,不是用來討悅你,任何事也沒有道理地站在你的立場,而是有責任去指正你的毛病;如果在你的朋友圈內,一個「醜人」也沒有,我想:你也當得小心,你的朋友到底是交心朋友還是流於表面的朋友了。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外婆的背影

死亡,隨時突襲。真的,我們無法知道下一刻會是怎樣,每天只能以一個「見步行步」的心態,能多活一天就得一天。我不是說自己,而是看著你生命中重要的人,隨時會被死神的鐮刀勾去,真不知教人如何面對未知的情景。

我只想說,近來的我快要變得神經衰弱。

今早,踏出房門,再看看外婆的房間,竟發現她側身而睡,好像沒有什動靜;但在平時,她應該是坐在沙發上或是餐桌旁。恐懼與擔憂隨之湧現,再細心看,她仍有呼吸,輕拍她一下,她醒了,向我微笑,這樣我才放心。

外 婆老了,70多歲,活了差不多一輩子。最近,她的情況糟透,既有腎衰竭(早上個月出現了尿毒症),而且本身的心瓣又有問題,現時,其心瓣收窄得很嚴重;水腫的問題亦隨之而來,因著水腫,使她不到4天便入院接受「放水」的治療;有幾回,她因為身體無法排水而弄出肺積水,導致呼吸異常困難。

接受一個人的消亡,是個人生大課題,我不明白為何人們總能說出「看化了/麻木了」,亦不明白為何他們能把死生看透。有時我會想:他們所謂的看化,只不過是對 逝去的人沒有感覺而已,而不是真真正正的看透。我最多相信:時間能把一個人的傷痛沖淡。我肯定,這一輩子也無法學到莊子的胸懷。

眼看著外婆彎腰駝背的身子,緩緩的拖著腳步,從前的她早已沉沒於某個過去的片段,那個堅強而硬朗的外婆,就這樣被過去吞噬。與之同時,當我去完旅行回來,姨丈公又於睡夢中離世。死神的來訪,沒有別的見面禮,就只有一把鐮刀。

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奧地利與丹麥之行 - 飛機篇

回港後,心裡總是放不下在奧地利、丹麥的日子,很想再去一回。

今篇暫不寫流浪中的經歷,反而先想寫飛機篇。

今次我坐長榮(Eva Air) 的機,這因為該公司於早前推出特價優惠。記得,連帶保險的話,我只花了港幣6701元正。而由奧地利去丹麥呢,則坐Austrian airlines 轄下的Tyrolean Airways, 這張機票也很便宜,港幣約1023元正。


先說說Eva。外界對這公司的機之評價,一向也頗為正面,而整體來說,今次的旅程也相當安全;不過,我對這公司的機有小小意見。先說它的座位:由於它 的座位較小,可能較適合亞洲人吧,故此,由泰國到奧地利那一程,真是非常擠迫;因為,由泰國回去奧地利的大多數是外國人,而坐我旁邊的也是身型健碩、魁梧 的外國男人,單是他們的手臂已佔了1.5個手柄;要是你坐在4人座位,情況必定會更為之糟。

此外,還有一件讓我感受很深的事,就是……機上洋溢著陣陣廁所傳來的芬芳。說起真是有點怕,因為由台灣到泰國,泰國到奧地利也好,或是由奧地利到泰國,泰國到台灣也好,都是這麼「芬芳」;起 初,真是有點擔心和驚懼,驚自己能否煞的住,幸運地,我們人體真是非常奧妙,因為,我們的嗅覺是會隨著時間而適應,就是這樣,不知在幾小時之後,我已聞不 到那種氣味了。

說到這裡,我又想起一件讓我非常慚愧的事 (背景:我的普通話能力極為低下,說得很難聽) ......
當一位空姐推著餐車,走到我旁邊問我選什麼餐的時候,我以一些極難聽的普通話回應她,她聽不懂,並看看我手上的書本 (一定是懷疑為何一個擁有華人樣子的人不肯說普通話/國語),我抓抓頭,樣子顯得有點傻氣,很是尷尬的對她說:「我的普通話不太好.…..」;她隨即展示了一個較為燦爛的笑容,並轉了說英語,整個尷尬的局面就被她打破了,我也因而鬆了一口氣 (回港後,我會為普通話作出最大努力的了)。

至於Tyrolean Airways呢,我就沒有什麼意見,不過,它如不少廉航一樣:安全著陸時,機上的乘客便會拍手歡呼。

《第七天》

        在維也納返港的途中,我一口氣完成余華的新作 - 《第七天》。看這本書,使我哭了幾遍,弄待那個坐在附近的婦人常常以一個好奇的目光看著我。

        看過它的書序,都知道其評價是毀譽參半,有人讚好,有人批評,說余華今次的舉法太過平淡,並失去了《兄弟》的那種精彩與誇張,從而使人感到失望。其實,作者改改他的風格,也是平常不過的事,而且,一個風格也不能永遠不變吧﹗

      這本書的內容,我覺得是以恬靜、深沉和虛無感取勝,就是這三種精神貫穿了整個故事,從中把各個角色推至最無奈的「境界」。(這是我個人的愚見)

      其實,看《七》,少不免也會想到那些老老套套的家常道理。大富人家,生前不用勞碌,死後不用張羅,要山有山,要水得水。較窮的人家,不但生時為兩餐,死後也得擔心自己的墓地能保住與否,能否從而進入安息;再窮一點,就要到死無葬身之地。

      死對人來說,是永遠的黑夜;所以,人們生時為了安慰自己,就會不惜一切為自己死後的生活張羅,務求使自己往生時能如生前一樣。我們時常看到那些往生儀式總是讓人發笑,好像書中描述超渡李月珍時,和尚們說加多一點錢便能使李氏的靈魂去美國一樣。

      死,對每個人來說也是平等。如果人真是能改變到死後的生活,我深信,死就不是如人所想般可怕了。

     書中通篇以社會問題連繫,社會制度的不公,締造各樣無稽與醜惡事叢生,更無理地出現;為到錢,人們賣身賣腎,為了掩飾某些醜事,如一孩政策、重男輕女 的問題等等,剛出生的嬰兒被視為「醫療垃圾」,並能使人大條道理地處理掉;揭露真相的,就被人「買起」,因而使之死於有預謀的意外。這就是我們的國家,我 們國家的實況。

      老套的想法說完了,我真的很想說:這本書真的好好看。它沒有大上大落的情節,但卻從每段文字中滲透出角色之間的無奈,而且更能讓人感受到當下環境的寧 靜。好像,楊飛在死後,不論去殯儀館也好,去找父親也好,途中所經的環境也是白霧彌漫、雪花飄揚、聲音模糊,而「死無葬身之地」更是「水在流淌,青草遍地…….」。而最後,我覺得最感動的是:雖然楊飛死後無墳,無法安息,但卻在第七天找到他的爸爸,並明白到自己的最終去向 - 「死無葬身之地」,但這個地方卻不如世人所想一樣可怕,而且是個恬靜的地方。亦即是說,他其實也算是得到心靈上的安息。

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再談暗戀這回事


      與同事談起戀愛這回事,聽到他說一句很有道理的說話:「愛一個人,並不一定要與他在一起。」

        他的立場是:愛情的感覺很奇妙,稍對著一些會「過電」的人,也很容易有這種微妙的感覺,甚至會喜歡上他;而他一年365日內,也喜歡過不同的人,難道這樣又要與他們在一起?而伴侶只能有一個。

         愛一個人,亦不等於要與他在一起。有人覺得,他的說法很「虛」,亦有人覺得他說得不無道理,而我則偏向後者 (不過,我不會無時無刻愛上別人的..)

        其實,他的一席話,使我的思路通了。想起自己一直為著那個不能觸碰的蓮花,痴呆了多少個寒暑 (誇張之談,近2年而已),回想起來,真覺得自己有點傻。那時還不時說:「愛上這個人,真是造孽,準是前生虧欠了他。」因為,當時覺得這個感覺把我的情緒 拖進泥坑中,而且沒有半點出路。有時,亦會為自己的「痴情」而充滿罪咎感,怪自己為何愛上一個這樣的人,弄得自己這麼辛苦。

       多想一層,做人真的很沒辦法,現實社會太多限制,有時喜歡上一個人,又礙於他的身份、現實環境,終止了一切(在一起)的可能性。對很多人來說,因著那種無法觸碰、可望而不可即的無奈,使人傷心苦澀。

     但其實,這樣也很無謂。

     愛上別人並不是罪,愛他,並不等於要佔著他的實體,不一定要與他發展;雖然身處的現實環境充滿限制,但現實卻無法把你的感受抽去,亦即是說,倘若你愛上他, 別怪責自己,你大可以肆意地在精神上繼續愛著他,當你見到他,即管多看幾眼,讓自己開心一下,猶如看見偶像一樣;反正也沒有人阻止你,即使是當事人,他亦 無權去阻止你。

      我的說法並無什麼理據,亦無什麼說服力,其是有感而發。不過我想說:現實環境充滿限制,不是你想有便有,不如倒轉過來,想想自己能擁有什麼,而非想著無法與他在一起的苦澀,其實又何必把自己弄得這麼傻瓜呢?

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看書

對話一則

有位朋友對我說:「我很悶。」

我說:「悶就看書吧﹗」

「好的,有什麼建議?」她用懶洋洋的聲音問道。

我隨口說:「看某某的書啦,例如(書名)」

「我早在中一的時候已看過了。」她說。

我再想開口問時,她再說:「不過我也不明白它說什麼,純粹看了故事的內容而已。」

何謂看書,何謂真真正正的看書?你會不會純粹是seeing 而不是 reading?

最低級的閱讀:seeing,純粹看著書的文字行距

第2低級:(以小說為例) 知道書中的主角為何人,大概的故事內容,不過,情節與情節之間的關連、細節可能在短期內忘記。

之後:知道內容、角色、脈絡,大概能講出來龍去脈和意思

另一個層次:清楚書中內容大要、中心精神,並從中欣賞它的文學手法

同一層次:清楚書中內容大要、中心精神,沒有欣賞文學手法,但了解書寫背景

再上一層:清楚書中內容、大要、文學手法,並思考到書中的中心意思、當世環境,反思現今社會有否出現這些情況。

這就是reading了,真真正正的閱讀。那管你在咸豐年代看過這本書,如果不明白的話,也是徒然。這不是代表你很棒,而是代表你在年輕時,知道閱讀是一個重要的習慣而已。

當然,這是我本人的想法,以及對該朋友所說的話作出小小的反思。

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

埃及血腥屠城

自周三開始,埃及軍方血腥屠城,根據埃及官方的報導,鎮壓事件發生至今,死了525人,傷了3717人。事件的源頭是軍方銳意推翻來自穆斯林兄弟會的穆爾 西總統,在今次的鎮壓中,更加引發了全國的穆斯林兄弟會和穆爾西的支持者起來抵抗,並且要推翻軍方的政變行動。穆爾西是由人民選出來的總統,是埃及民主進 程的體現,但卻由軍方親自把他拉下馬,並軟禁他。

看到這些新聞,當然覺得很唏噓和心酸,政治總是把人命推在一旁,無辜的人民就是在這些進程中犧牲。

同 時,這使我想起過去與該事件相類似的歷史事件,有報章更以此事件比六6.4天安門事件。其實,不單是6.4事件,在1988年的8月8日,緬甸同樣發生了 軍方血腥鎮壓事件,史稱「8888民主運動」。(而在2007年9月,緬甸的JUNTA亦有作出鎮壓)。再數數過去在二次後重建的國家,以東南亞為例,在 民主進程下掙扎的國家有不少,大部分也就是透過流血來換取回來,柬埔寨經歷過赤柬政權的血腥洗禮後,至今也至少是個所謂的民主國家(當然,國家內部有許許 多多的問題)

姑勿論這些新興或二戰後國家的發展有著特殊的格局和路向,民主政體總是發展得很衰弱,但我們可以好肯定的是:每個國家經歷每 一個進程,尤其是民主的進程,是必須付上很大的代價,是要以人血人命來換取,但人們的態度卻有著萬死不辭的精神。民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它是要我們敢於去 掙,即使他們的歷史背景未曾容下民主的根基,但人民卻敢於去爭。

看到之後,感受很深,我們活在安樂的環境中,每天也是聽著人們喊著「和諧 和諧」、「包容包容」,甚麼血腥鎮壓,對我們來說可能是遙不可及的事,故此我們只能看到那些無謂的派別天天說廢話;別人呢?別人就死在血腥鎮壓下,而且還 死得很慘。政治的事,平民有權干涉,但其實是無義務去承受政治帶來的一切苦痛。


一發不可收拾的林慧思事件

林慧思風波已變成了一個膨脹得快要爆的氣球,但這個氣球何時會爆炸?可能,它只會變大而不會爆。

這風波由「粗口罵警」演變到今時今日的地步,期間有特首出來為警隊撐腰,並要教育局就此事提交報告;而且,今次事件竟嚴重得要交由重案組調查,甚至引起警隊想就辱警罪立法而作重新討論,又有報章(大公報)為此而舉行內部論壇討論。

其 實,在今次事件中,雖然林慧思當街講粗口罵警有不當之處,但事件發件到如此地步,難免也會同情她。一個小市民,竟使到特首、整個警隊、建制派人士高調譴 責,甚至是要重新討論辱警罪立法,連日來被人精神上逼迫,真是好可悲。若然不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我真的會以為林慧思是個大惡人或是犯了什麼滔天的罪行, 打趣地說,隨時可能連打劫銀行的大盜也不會連日被人指斥。今次事件,動輒挑起整個政治機制「批鬥」小市民。真想說一句,特首眼下有許多正經事要處理,而且 面對如此多政治危機,或管治班子問題,為何還要在為事件火上加油?

拋開什麼「前線警員多年秉持POE MODE,在執勤時死忍爛忍」等問題,說句老實話,是不是因著林慧思事件,從今以後就能杜絕一切所謂罵警的事?是不是要就今次事件,向市民來個下馬威,並 要作一些「辱罵警員」作出指引?若然真的就事件而立法,我真的有點驚,如果萬一不小心,生氣得過了火候,再加上我有某些非偏建制派的政治取向時,在執勤警 察面前生氣得說了一句粗口,會不會隨時被人拉上警察局問話,關我一天半天,或被人秋後算帳?

不過,題外話,如果我是林小姐,定會感到不枉此生,因為,在自己的一生中有如此難忘的經歷,而且能引發出如此複雜的問題:先是被引起兩陣的集會對峙,再而有特首介入要教育局交報告,現在更搞出要重新討論辱警罪立法。

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話說當年:JUPAS放榜


       201389日為今年的大學聯招(JUPAS)放榜日。久違了的JUPAS,因著妹妹是本年度的DSE考生之故,使我們與它重新扯上短暫的關係,亦在這段時間挑動我們緊張的神經。    
                      
      Jupas這機制,年復一年,每年也有無數的人在大學聯招中浮浮沉沉,現在,更成了大部分學子的人生必經階段之一。
                   
        5年前8月,我也曾面對過放榜前後的緊張刺激,記得那時經歷過1st roundClearing round1st round 是入了band C (9)的結果,是教院的科目;之後再透過appeal A-LEVEL成績,升了Grade之後再選了回本身所選的結果。

       說起5年前,使我不得不去追憶當年……
                   
          5年前,我和同屆的同學仍是個中學生,雖說是個歷經會考洗禮的學子,然而仍像長不透的孩子,上課時,閒來也會頂老師的嘴,不時笑某個教中化的老師「不備課」、「沒有半點墨水」、「胡說八道」,又會在上課時分睡覺、吃東西等,亦會選擇性上課 (那時時常聽到一句:「我今天下午才回校,費事上某UE老師的堂浪費時間﹗」),這些行為,也是體現出一個沒多成熟的少年之舉動。
                
       雖說,時常聽到同學們抱怨,怨應試的日子好苦,怨那2年的預科時期好像中日抗戰一樣打持久戰,總之時常也會聽到他們的唉哼嘆息;但這種日子,其實也倒令人懷念,懷念那種非苦而甘的感覺,人心也在此時顯得單純起來。
                   
         回想起當年,真有著說不盡的唏噓。5年,雖不是一個很長的時間,可是,這5年我已經歷了大大小小的變幻,有點覺得,自己的往事好像不屬於自己。

2013年8月9日 星期五

警察政治中立

        林慧思事件引發出警員政治中立的問題。

        警方昨日表示聲明,說劉達強沒有違反《警察通例》中所規管的「政治活動」;之後,連特首梁振英和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也出來表態,並認同警方的說法。但 警方對政治活動的界定與公務員事務規例對之的定義,又有相當的出入;而且有不少議員等亦批評有關「政治中立」的定義非常不清。

        究竟,我們作為市民,應如何自處?畢竟,自己的看法總是存在著很大的偏頗,加上本身對公務員團體的厭惡,少不免也會出現bias,如先前有篇「林慧思風波」的文章中,笑劉達強的說法是出師無名,說警方在指責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是大行其道,足見自己因為職業病而產生的意氣想法。當然,警方的做法確實惹人煩躁和不齒,而且還自己人幫人自己得如此「出面」。
 
      而今天《明報》A03的社評 (標題:警版「政治活動」有損中立政府須釐) 的講法很值得我們作為市民去參考:

該評論說道,有關警方在界定「政治中立」上模糊不清,而且顯然易見的是:他們的解釋說法是有「自欺欺人」之嫌,並將政治中立準則變成「隨意搬動的龍門」,故有必要向公眾解決何謂「警版政治活動」

首先他們指劉氏參與當日的集會並非「政治活動」時,但在場的團體卻有人民力量、熱血公民等政治組織,而且有不少是高舉龍獅旗、雪山獅子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政治意涵極其濃烈」。故在定義「政治中立」上是「咬文嚼字」。

有一句我非常認同,並認為香港市民歷經了這麼多年的政治爭拗,眼睛也變得雪就起來,懂得界定是與否。(「警方和警務人員協會就何謂政治團體、政府活動咬文嚼字,說這次集會並非政治活動,對生活在香港、親歷無數政治爭拗、遊行集會場景的市民,毫無意義。」)

另外警方的聲明指劉達強已交了委任證,是不能再行使警權和職務,但由於他仍受薪,與警方仍有關係,而非「不是警務人員」。故再一次說警方是「自欺欺人」,並維護劉達強的權益。
 
而且,擔心「若警務人員可以參加他們自行定義的集會活動,則其他本來要奉行政治中立的政務官、新聞官和首長級公務,豈非也可以自行定義集會活動。」亦即是說,其中政治中立就變了「隨意搬動的龍門」。

2013年8月8日 星期四

類固醇後記(二)

        本以為,今次覆診能聽候「佳音」 - 減藥,誰料,類固醇的份量非但沒有減少(依舊是1.5粒),而且還另加了那名為甲氨喋呤(Methotrexate)的份量,而葉酸也加了1粒。我望穿秋 水,等著那不用服食類固醇的日子。結果,等了又等,真是有點擔心要等到世界末日的那天。到底幾時才能不用再服食類固醇?

      我服食類固醇的日數漸多,覺得自己猶如掛著一個計時炸彈,不,我也不知道應如何形容這種感覺。例如,因為服食類固醇會變肥和水腫,故此,我每天也會限制我的 飲食,務求減慢變肥的速度;但真是好難受,什麼也不敢吃,吃正餐也要盡量少油少脂肪,好像別人減肥一樣.....晚上與朋友聚會時,又或因工作應酬(又酒 又肉又油),真是吃完一頓也心慌慌。總之我就不懂形容這種感覺吧。

     也許,這種感覺就是坐監的感覺。

     有朋友說:「你不擔心服後有其他症狀如失眠、免疫力減低、高血壓、糖尿等,究竟是驚變肥!?」試想想,如果自己的食慾不斷增加,而無法控制自己的食量的感覺,每星期看著自己肥幾磅,就真的非常恐怖了。

    這個身體,最好在我轉行的時候回復正常,若不夠健康,我怎去搏?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則笑聞:「新聞系面試生:想做主播因為我靚」

今天看到一則可笑的新聞:那些出爐不久的DSE考生到恆管(恆生管理學院)面試新聞系,有不少學生是父母陪伴到場,並為他們打點一切,又教他們如何在面試 時回答;而且,有些同學被問到部分時事知識,如斯諾登和陳茂波為何人時,有同學不懂回應,而且更有女同學表示:因為自己「靚」,故想做主播。都不知是可笑 還是可悲,按道理,這些同學也有讀通識吧,難道讀通識也無法為他們補給時事?不過這可能也是一少撮人吧。

繼林慧思事件的看法


         今天明報的頭版為「劉達強:執法指引不清晰 警成示威出氣袋」。「林慧思事件」說了好一段時間,想停下來也有點難,本來是一件較小的事,卻釀成今時的局面,更讓整個社會反思到警權、警察內部文化、親中與反對派在示威時的「待遇」等。

        這名於當日參加過反林集會的退休前休假警司作出申訴,其中,他表示警員成為市民的合法出氣袋是因「政府失職」所致,而且當中的「請示文化」(前線警員不能 隨便對遊行示威者採取拘捕行動,而是要請示警司級以上至總區指揮官,而再作相關決定),故因而出現了一些秋後算帳之嫌,即好像佔領中環秘書處義工的陳玉峰 的事件一樣。他又表示前線警員近年面對壓力與日俱增,尤以示威者於近年時常挑釁執法警員。此外,他又指出,自己今次參與集會的目的是「支持警隊嚴正執法, 粗鄙文化遠離校園」,故他不認為有什麼問題和政治中不中立與否。


      說到政治中不中立,其實也很敏感,他參加這個集會的目的為「支持警隊嚴正執法,粗鄙文化遠離校園」,這句話當然沒有涉及什麼中立與否的問題;但問題是:由 於這件事的源起就是青關會(香港青年關愛協會),而這個組織與建制派有著密切關係,再看看其背景、組織內人物,以及過往的事例 (如以暴力襲擊悼念六四的市民),加上又嚴加追狙法輪功的攤位;同時,那些愛字頭的組織弄得亂一團時,警方對他們總是一個平和的態度,但對其他勢力的團體 卻諸多限制,所以令人產生了上述想法。而且在今次事件中,警方又對青關會的行為卻沒有加以阻止,而且讓他們繼續挑釁別人。故他很難從這些敏感的情況獨善其 身,亦難以讓人信服。


     雖然,本身亦不太贊同法輪功的做法和中心思想,但說到底,他們也有應有的言論、集結的自由,這些組織能享有這樣的表達自由,難道反對聲音就沒有自由了嗎? 真是令人不恥,所以說,他們就是公然地「只許州官放火」,作為普通的香港市民,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規範內地旅客的不文明行為

(一)

星期日當天,看到有關國家旅遊局「出招」規管內地旅客在旅遊時做些不文明行為的報導。當中的規管是以《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 公約》及《中國公民出國旅遊文明行為指南》為藍本,並附於簽署旅遊合同的文件中,而那些所謂的阻嚇就是「罰款二百至五百元人民幣,並處以5至10天的行政 拘留」。而且,又強調要導遊或領隊要作宣傳文明行為和負責監督遊客,若當中的團友仔有不文明行為,便會追究那個導遊或旅行社。

國內旅客的 不文明行為早已傳遍環球,例如隨地大小二便、破壞古文物和環境、不守秩序、在公眾地方高聲喧嘩等等,都是國際間的大笑話。今次的旅遊規管又能起多大的作 用?真是讓人疑惑。好像它的刑罰又有沒有阻嚇作用呢?真不得而知了。帶團的導遊又會否「隻眼開隻眼閉」視而不見呢?他們說那些旅客在國外若做了不文明的 事,也有可能被人捉或罰;但會不會是做了很嚴重的過錯才招致這個結果?不過,多說無謂,我們即管「放長雙眼」,好好地看看他們有沒有改善吧。

===============

(二)

在篇幅中,訪問了2個受訪者,其中一個是內地的年輕人,他表示:「老一輩人有很多不文明舉動,讓人覺得內地旅客都是這樣子...」。

題 外話講句,其實內地人沒公德的行為,實不只發生在老一輩人的身上。讀大學的時候,我們時常聽到同學們(尤其是住hall的同學)投訴,說他們的內地 roommate或"toilet-mate"經常把廁所弄髒,嚴重時更出現糞堆在廁板上的情況,又或者有人說他們的衞生情況很差,總不愛在餘廁後沖廁或 把穢物抹到廁格的牆上,諸如此類。可能這些情況有以偏概全之嫌吧。

不過,其實我想起另一些東西,就是文化墮距 (cultural lag)。

由 於經濟、科技、物質上的發展過份急促,人們的思想、文化、行為或法制追不上前者的發展步伐,仍然停留在某一個階段,產生滯後,就會出現文化墮距 (cultural lag);又或者可這樣說,文化趕不上科技等的發展,而導致社會出現了許多衝突。而中國的社會就是這樣,在經濟開放改革出現後,需要有不少人因而富起來, 而且很多先進的科技意念隨之而來,可惜的是,當中的有關法制或文化思想的成熟度不足,且無法去填補高速經濟與科技下的法律或種種的漏洞,以招致一系列的毒 奶、假蛋、假鹽、假狗糧的事件。

為何把中國公民的公德心扯上了文化墮距?其實都是有感而發,想到這些國人在沉浸在泡沫幻影的「盛世」底下,享受著各種如霧似幻的消費生活,但其文化水平(包括公德心在內)仍然在某個位置,無法跳上這個標準尺度,總是無法學得更守法、更有禮。

2013年8月5日 星期一

對「林慧思風波」的感受


        小學女教師林慧思就是繼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之後的「香港風雲人物」。為到這位老師的一句髒話,引起全城騷動,昨有旺角街頭的粗口罵戰、和連日來的多番的批 評,亦同時引起一些人平時心深處中所謂的「道德價值」。那些反對林慧思的人(當然以警方為主軸,因為他們指被辱罵),一時之間就變成了正義的道德君子,嚷 著不能讓「歪理、不義、悖論,放到我們下一代的校園」。聽罷,也不禁笑了一下,因為他們平時在工作時的談話間也會夾雜這些字詞,反轉過來就強烈呼籲:不能 讓粗口文化影響校園,是不是有點搞笑?既然提出這樣的道德口號,他們就應該身先士卒,帶頭造出一個不說粗口、正義的形象,一改過往的模樣,從而再去聲討他 人吧。

         當然,這些感受,其實這件事的真正動機和意義不是我上述的東西,只是有感而發和笑笑而已。

        林慧思為了替法輪功抱不 平,忍不住說了一句髒話去罵警,就被人群起而攻之。極具地位的公務員工會華員會,在事件發生後,也發表聲明強烈譴責林慧思;當日,我身旁的工會前輩在晚飯 時亦對此不斷批評。現在,我們可以更加清楚的是:警察當值說髒話罵人,就是天經地義,對示威者動粗,是合乎情理的事。教人能否不擔心警權會逐漸變大呢?他 們在執法時,在什麼情況可以打正旗號去向人動粗,真是無人知曉。究竟當中的執法準則又藏到那裡?

       看到這些事,實難以讓人不感氣憤,但可悲 的是:我本身的工作,時常要與公務員團體合作,並從中理解更多公務員政策的問題;而在這件事發生後,有團體的主席不時轉發有關捍衛警察言論的訊息予我,其 實也頗無奈,誰叫自己是站在這個位置呢。公務員,就是有著高高在上的地位,自恃是人才,就把自己塑造出一個得天獨厚的地位,就是「大哂」。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尊敬長輩

       
          自小到大,不論父母、師長,也會教我們尊敬長輩。對我自言,這不單是一種待人的態度,而且更是一種無條件的愛,因為我們這些後輩讓他們接受到無上的尊敬, 而同時卻要大刺刺地被他們侮辱。後輩對他們,在什麼時間也要尊尊敬敬,那管他們有千萬個無理說法或要求的,又或被他們猛地踐踏你的自尊的時候,他們的心 態,誓要讓你在他們面前顯得無地自容。這就是變態的傳統觀念之一,要透過踩低他人而高舉自己。

          在這個工作環境,要學習站在老一輩人的面 前,任他們肆意踐踏,那管他們說你是「屎」、「豬」或「垃圾」,你也得要笑面迎迎對著他們點頭,學會如何變得和顏悅色,做個慈禧身邊的大太監。我想我要從 先前的崗位,一下子跳來做小太監,對我來說,真是難受死了。對著千變萬化的事,需然是讓人感到很大壓力,但這些有挑戰的壓力,是會把一個人打磨成才。但在 這裡工作,最終會學會做一個和顏悅色、何其得寵的大太監,有何用處?

        憑著數十年的經驗,就可以把你說成一堆屎,說得沒有半點價值;到我將來成了後輩的前輩,我又用不用去這樣踐踏他人?我深信我們絕不能好像「報仇」一樣去對待他們吧﹗你們當年自己受過的氣,為何要這樣施在年輕人的身上?又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結果,空會說,而不知行。

       在他們眼中值得讚賞的後輩,就是要身處屈辱之中而不作聲,並視他們的人身攻擊如學習的功課,若學成「大肚能容,能容天下的事」,這就更得他們的寵愛;而且在 這些刻苦的學習環境底下,培訓出一個又一個能成大器的「丞相」,練成肚皮內也能撐條船的,再而練成在政府工作的該死模樣,犯了眾憎仍可以繼續扮無事,繼續 坐在自己的崗位上。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一篇讓人落淚的文章

 
       
            在明報副刊的專欄中 ,讀到寶兒的高樓斜巷 (標題:生命將盡)。讀 後,彷彿被人割了幾刀,痛得很,並使我在辦公室裡哭起來。她描述「我」的外婆因摔倒入院,而且因病而生命危在旦夕,並進入了等待死亡的最後階段,「我」只 能眼白白地看著她慢慢消亡,但卻因「我」的時間所限,而無法再留下來多看她幾眼或陪伴她;最讓人心碎的是以下的一段:

              
「外婆,我也得走了。」我拍拍她傴僂的背;她吃力轉過個頭來,應了一聲,一臉茫然。我馬上轉過頭去,眼眶發熱,總是不願起,也許,這是最後一次。

   
                          看 到這裡,我立即想起我的外婆。外婆因腎衰竭進了醫院,進院前,大約於上星期六的清晨5時左右,當時她的情況很危急 -- 雙眼微微睜開,說不出一句話來,意識模糊;幸而,她的工人發現這個情況,並立刻按了平安鐘求救,不到10分鐘,救護車來到並把她送進聯合醫院。醫生診斷出 她有腎衰竭,而且積存許多毒素,故要為她洗血。難怪,她最近時常感到暈眩、沒有胃口、疲倦和皮膚痕癢,而且經常嘔吐;更在上星期五的時候,我致電問候她時,我問她A,她卻答B,而且還連續答了34次也是同一個答案,思路也不太清晰

外婆的年紀愈來愈大,身體機能也逐漸衰退。她自1 年前摔倒後,身體變得更差,還待在醫院裡好一段日子。加上,她的心瓣有毛病,本身有高血壓與糖尿病,健康差得很。她的主診醫生常說:「如果她堅持不肯做手術,和只靠藥物控制的話,心臟的問題只會不斷惡化,並不斷衰退下去。」每當說到這裡,外婆就會問:「可否讓我快走一點?」,從前的她,絕不提及死亡這字詞,並常鼓勵我們要勇於生存。
死亡對她來說,無法說得準,也許是突然來襲,也許是數月之間,也許是1年以至數年。我們不會知道下一刻會變成怎樣,每天我只能絕望地憂慮下去,憂慮著那個時候的來臨;現在,我只能讓工作掩飾,或是讓沉默蓋過我的傷感。我好害怕,害怕下一刻的來臨,一秒過去,亦即是所剩的時間又少一秒。那種傷感,是無法言喻。

 
                     隨著年紀的增長,經歷死亡的次數隨之而增。我經歷死亡漸多,卻不等於我看透死生,反而,我覺得自己比凡人更凡人。兒時,大抵在5歲時,疼愛我的細舅父英年 早逝,那時,母親還編了一個故事來騙我,但經追問之下,才知他因病而死。那時,我哭死了,是我初次嚐到死亡的滋味。到了中學階段,由於與祖父母的關係疏 離,故他們的死對我沒有造成影響,我亦無因此而流淚;我還以為,自己因為讀了好幾年中國文學,學了大文豪們的豁達,看透死生,超然物外。

可惜,自中六開始,我發覺自己並非如此豁達,只是因為當時年少無知而已。因為,自那時至今,死去的人與我的關係卻愈加密切,好似逐漸層遞一樣。中六時,死去的是姨婆,到大學三年級時,就輪到大舅父,我連看也沒看過一眼,他就死了;我才發現,原來自己的情感是如此不堪一擊,什麼看透生死,其實只不過是紙上談兵,以為自己真的學會古人在面對死生時的豁達。

    
        
                    死亡這結果並不是最可怕,可怕的地方在於:它對在生的人來說是一種折磨。要接受一個人逐漸消亡,而且看著他慢慢步入死亡階段,是一種極大的忍受與折磨,而且每天也歷盡傷痛與憂懼,因為,我們不知道他的死期。另一種,是接受一個人突然的死亡,你會對逝去的人產生一種「雖死猶生」之感,無法接受但卻要無奈接受這種突變。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活在破碎的記憶中

           當記憶片段的扣環鬆脫,腦海中的系統片段隨之斷開,驟變成一些散亂而無目的之東西。又或者,這些斷開的記憶可能會被胡亂拼在另一個情景中;最後,再失去記憶。對於那失去記憶的人來說,不會心酸?心酸的只會是身旁的人。


                早幾天,到醫院探望姨丈公。甫進病房,他對我們展示出燦爛的笑容,口裡不停說著許多歡喜的說話,不過,他卻不像從前一樣,逐個呼喚我們的名字。說著說著,他說待在醫院,比在外面好,至少可以「涼冷氣」和「生活好過一點」。


                母親感到奇怪,便問:「您在老人院不也是有得涼嗎?」

                姨丈公沒有就「老人院」而回應,口裡卻不停提著大角咀的家,並說大角咀的家沒有冷氣。

                大角咀,是他早年的家,是與姨婆一起共患難時所住的第一個家,亦即是父母尚未出生的年代。

                母親試圖再問:「您後來的家,不就是有冷氣嗎?」


                姨丈公怎也想不起那個「後來的家」,這個後來的家,就是他們兩口子用半生勞碌的積蓄所買下的單位。


                我這位姨丈公,現年80多歲,其實早在年半前患上腦退化症,而且膝下無兒,其妻因病去世;加上,他本無近親在港,故落得晚年凋零之景況;幸而,經舅父安排下,將他送進老人院,使他的生活得到最低限度的保障。


                姨丈公的記憶,難道已倒退回他30多歲的時代?我不太了解一個患上腦退化症的人的記憶片段會變成如何?會斷開一塊又一塊?還是好像《奇幻逆緣》的男主角Benjamin Button一樣呢?


                想到這裡,我覺得好心酸,記憶是人最寶貴的東西,是一個人活著的重要依據和憑證,它可讓我們回味過去,品嚐各種不同味道。同時,與他經歷過的人,從此也就消失了,一切的往事,就真真正正如煙泯滅。
                記 得,那時讀中國文學,讀到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二,作者悲嘆,嘆那些每逢經過楚宮的後世人,只記得宋玉所寫的《高唐賦》中的一個虛構故事:昔日楚王夢見神 女並作「雲雨」之事,但後世人只當此為茶餘飯後的八卦話題;事實上,並沒有人知道宋玉在寫時的背後的深意 - 即諫楚王遠離女色。


                雖然,作者的心意無法傳遞給後世的人,然而,卻也留下一種回憶。它是歷史中的一個記憶,而卻沒有真正泯滅。而逐漸把記憶抹去,就是真正消滅該事物的存在印 證,這不就是更讓人傷心嗎?我明白:人很渺小,不應拿自己的感受與歷史事件去比較,對於宇宙,我們亦只是一粒細沙,可是,我們的情感卻穿越穹蒼,卻是無限 的大。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去旅行

計劃於8月尾9月頭去旅行,是時候也要讓自己放鬆一下了,好好享受1星期流浪的日

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恐怖的中國官僚

       在YAHOO熱門搜尋中,有一項目為「輪流發生性關係」,這個詞彙是源於中國的「四大名爹」李雙江之子李天一所涉的輪姦案,而該案剛於日前完成偵查,進入起訴階段,並且因為李天一所謂「未成年」的理由而不作公開審訊。

         有關報導來自中新社,該報導如下:「李天一與另外四個男孩一起,在北京五道口一家酒吧內,將一名喝醉酒的女孩兒帶到湖北大廈一房間,輪流與該女孩發生性關係。」

         看到這裡,我們不得不讚嘆中國詞彙的博大精深,又或,國人在語文方面的造詣是何其精湛;或者,我們應解讀為國人巧言善辯,承襲詭辯學派的中心哲理。從「輪姦」到「流發生性關係」,由被迫到自願,由一個帶有罪性的字詞變成一個純粹行為的詞彙。

        這些理由,對於一個擁有正常智力的人來說,是沒有可能說出口,更莫說要說服他人。原來,在官僚們的眼中,我們可憐的國人就是一群豬,連一個正常的謊言也不願說。就是要眼巴巴地看著他們以一些低級的理由胡亂地解釋。
       
        補充一點,在俱查期間,亦出現了一些可笑的理由:李天一的母親說她的兒子是未成年。但卻有不少人卻指李天一的實際年齡是19歲,而非剛剛好在涉案時仍未成年。(出生年月也可以隨時改。)
 
        其實,他們非當國人是豬,而是透過說這些狗話去證明自己的地位,證明官就能夠「一隻手指捽死你,吹咩」。
       
        中國社會任何一個角落,盡皆充斥著貪官污吏、惡貫滿盈的官/富二代,他們隻手遮天,即使犯任何事,只要對身旁的人說自己的老爹是何許人,就可塗抹一切的過犯、惡行,並透過私了模式,讓事件不了了之。這些讓人髮指的事,每天也會發生。

            身 處在香港的我們,真是要好好珍惜這地方剩下的一切精神,我們慶幸自己能夠在香港長大,能夠在一個較持平、中立的環境下成長,以一個較獨特的眼光去看中、西 方文化、政治等議題。不過,我們卻要當心,因為這些精神真是「剩下來的」,眼看著一些明明是普世價值或有國際的標準日漸被扭曲,真是讓人非常擔心。

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

建制派 - 只許州官放火

                 還有1星期,便是「7.1遊行」的日子。想到這裡,令人不得不去聯想建制派的行為,並想到一句非常適合用作形容他們的語句: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他們於7月1日大搞回歸慶典活動,並聯同不少商戶大派優惠,有東海堂龜苓膏、將軍澳某酒家的5折優惠,又邀請不少巨星、樂隊表演等,當中的目的明顯之至; 有不少市民也認為他們的舉動,實有分化7.1遊行的作用,更因此而激起民憤,甚至要杯葛參與活動的商戶。

               別人說他們別有用心,有人批評他們立心不良、企圖分化、打擊7.1遊行。他們(建制人士)反說批評者:也許你們想得太多,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 -- 熱烈慶祝香港回歸我們的祖國。

 
               另一邊廂,當港大民意調查結果出爐後,當中反映:市民對一國兩制的認同、對政府的信心下降等;甫出爐後不久,便引來建制派人士批評,並用了一系列的詞語形 容他們:別有用心、破壞香港穩定和諧、調查有偏頗、不中立、有引導性、不恰當等。對於做有關「和平佔中」提供研究服務,亦成為了他們指斥的理由。一個學術 機關做不同的社會研究,也要被他們指指點點,被他們用一些有方向性、引導性的政治觀念來批評。

               他們去分化別人,就沒有所謂。別人做學術研究,稍牽涉到一點社會政治議題,便「呱呱嘈」,真是好一句「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其實,他們可不可以別當我們香港的市民是「傻豬」?這麼顯然易見的低下理由、指控、手段、行為,明明就是無法服眾,為何他們仍要這麼噁心地睜大雙眼在說 圓。如果我們是《1984》中一般的市民,我們可能也會相信這一切的東西是真理。他們說出這樣的話,其實只夠證明他們在「包拗頸」,真是......讀書 多沒有用,人生處世,原來懂得「包拗頸」、「死撐」,這便是王道。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剛聽到的大會質詢

剛剛聽到大會的第2項質詢,是方剛講醫學美容事件。

聽著聽著,有議員關注到那個小組委員會裡面全部都是醫生,對那些美容業界是非常不公平;李卓人說得有點火,因為他們屬下的工會也因那些醫生「太大聲」,自己身處的位置太沒有牙力,故因而離場,退出該小組委員會。

他大概的意思是:小組全都是醫生,是啊,那些醫生「太大聲」,但也「奈佢地唔何」。

聽到這裡,我想引伸一些想法:醫生就是這麼「大聲」,他們與生俱來就被賦予一個高高在上的地位,不用理別人說什麼,別人說的永遠是廢話。他們一句「不明白」和「聽不懂」,便可以抹殺整件事。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病人非人

      今天下午,我在屯醫5樓內科及老人科 (有關風濕免疫系統的科) 覆診過後,我覺得很感慨,並體會到「病人非人」的意義。

    病人與醫生的關係,好像蟻民仰望著坐立高山上的神像一樣。

     我明白,公立醫院的醫生人手緊拙、資源缺乏,每個醫生為病人看症時也只能在短短幾分鐘了事;說實話,自己的工作範疇也圍著這些政策團團轉,怎會不曉得呢?然而,有時有些情況,為何不能處理得彈性一點?為何要以一個不尊重別人的態度把人趕走?

    我只是想要一張醫生紙證明我的病歷及現時病況,只要簡簡單單、3-4句以內完成的醫生信,便解決到我在工作上的醫保問題。

    誰料,那個涼薄的醫生,一聽到「醫保」,好像生怕會連累他一樣,死命對向我說:「我不明白你在說什麼。」如是者,我解釋了數遍,他以不同的表情與言語把我趕走,甚至顯得好不耐煩;最後,他隨意敷衍我,草草寫了一句說我有什麼病,但怎也不肯加多1、2句描述一下現時的病況。

    我顯得好生氣,站起來對他說:「其實要你寫多一句交代少少有關病情,也不是很困難吧?﹗」說罷,我便逕自離開了。


    其實,我沒有奢望能在這份保險上得到什麼,我甚至向「保險佬」說:「你不用保我的病,與其他同事一樣便可以了。」我只是想盡快完成這個申請手續 (因為申請的程序已拖延了好一段時間,保險公司說要取消我的資格,我不想連累老闆),好讓我可以盡快弄妥這件煩事。

     僱主為僱員買醫療保險,這是對僱員負責的表現,而且是打工仔的福利之一。我工作的地方,任何帳目關支也會被記在公開帳目,我們的薪水也是公眾知道的事。因著他的涼薄,使我在提交醫保文件的程序變得更多波折。

     因著那個醫生的態度與決定,使到我無法交這份文件,使我與老闆的團隊會受影響,甚至有更嚴重的後果。為何認真聆聽1-2分鐘也是如此困難?為何要這樣剝奪別 人的機會?醫生是人,病人也是人,醫生與病人不是君君臣臣的關係,為何常常要這樣欺壓我們?真是,當我離開醫院後,想到自己將會「累街坊」時,竟禁不住在街上哭泣。

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

爛人生

我覺得自己應該別再吃藥,不要再去醫院覆診,別再理什麼曬不曬太陽。我要對自己的人生實行自由放任政策,盡快等到消亡的那天。

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二位截然不同的朋友

人生在世,最離不開我們的就是患病。

身邊有不少朋友也是長期病患者,甚至是曾患過不治之症,雖然如此,他們仍然堅持著自己的生活態度,在有限的環境下盡情享受生活。

我很想分享二個來自不同背景的朋友,因為他們使我反思到很多東西,並想到 :每個人所身處的環境是有限,但我們的意志是無限,我們可以運用意志,調較各種不同的生活態度。


(正) 一位曾患淋巴癌的朋友:

這 位朋友相識於初中時代,他家境清貧,而且其母是個很兇惡、有霸氣的女子,故時常遭她逼迫,一直以來,也是活在高度壓力的底下。加上,父母偏愛幼子,故常遭 受不公平的對待。他,就是在這個環境下成長。然而,他品性純良、孝順,不但沒有學壞,而且更盡心地維繫家庭的關係,而且年紀輕輕便承擔起養家的責任。

其 實,他的命運也頗坎坷,除了無緣無故患上淋巴癌外,還有很多讓人無奈的背景;他自小得不到母親的寵愛,又時常遭受母親的逼迫,而且更要面對幼弟自殺身亡的 現實,在患病時更一度被母親怪責、嫌棄。換轉是我們,我們會有什麼感受?怨自己生在這個家中?怪上天不肯眷顧我們多一點?

誠然,他告訴我:「當我在患病的時候,那時我想了很多,並覺得自己一直以來沒有為過我的家做過什麼。今後,我想我要為他們付出多一點。」

加上,他是個基督徒,經歷過患病後,他看起來比先前好像是樂觀,更熱愛每一天的生活。雖然他不知道這個病何時會復發,對於前面的路,他亦一無所知,但卻是無畏無懼。

這就是他的生活態度,縱然現實予他很大的限制,但他卻能在限制之中找到另一條出路。

(反) 一位不懂舒緩壓力的朋友 (因而把自己弄到便秘、失眠、長得滿臉紅瘡):

這位朋友是個神經緊張、喜歡把自推到死胡同的人。這位朋友的背景與上面的那位是無可比擬。他生於一個正常的家庭,學歷亦較前者高,現在更投身教育界,最多是母親予他壓力而已。很可惜,他時常把一些事情無限放大,讓自己在該問題上不停打轉,惶惶不可終日。

近日,他又為自己的愛情而煩惱,煩得讓人有點心煩。另外,為到工作上的壓力,把自己的身體狀況推至頂點,故此,那些惡毒的瘡「爆發」,而且還要吃什麼四環素、類固醇等;另外,又弄得自己便秘、失眠,真是何苦呢。

他的情況,是由自己的神經緊張所逼出來,而非如患癌一樣突然。但他可以把自己弄得如此地步,真是讓人無奈。

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類固醇後記(一)

       類固醇,是一種駭人聽聞的藥。

       只要上網找找有關的資訊,不難發現:它「毒性」超強 (我敢說:它能摧毀一個正常人的身體),副作用其多,例如:
失眠、頭痛、便秘、水腫 (因為鈉與水份滯留)、肥胖、傷口難癒合、免疫力下降、經期改變、大胃口、和什麼血壓上升之類。

     之後,據資料顯示,長期服食更會出現令人大肚腩、患關節炎、骨質疏鬆、腎上線和肌肉萎縮。

    聽罷,有沒有人想服食呢?我想沒有人願意主動接觸它。

     可惜的是,當你身處一個環境中,明知它很「毒」,但又被迫服毒,那種感覺真讓人難受,最可悲的是:我每天要吃5粒......

    天啊,我到底幾時才能停藥?

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懶家貓


 我家的貓總是「爛躂躂」地躺著,尤當天氣炎熱時,牠們總會躺在一些較為冰涼的地方;
有時,牠們或許太過無聊,所以也會四處找個地方坐。





  大吉被炎熱的天氣焗傻了......                                                                   
                                                                      這個東西跳上書櫃頂部呆坐並放軟手腳,懶死。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Les Misérables , Star, Javert

           在回家的路上,重聽Les Miserables (孤星淚)的歌。期間,Javert的《Star》在我耳中迴響,萬般感觸。

          Javert 是警察官,代表著所謂的正義、司法,絕對忠於自己的角色,但基於現實的衝擊,這為他走上自殺之路埋下重要的伏線。他一次又一次想把逃脫了的Jean Valjean捉拿歸案,但卻多次失敗;最終更面對的是:情與理的衝擊 -- 即Jean 在一個有利的環境下(可把他殺死)把他放走,具備「情」(因Jean的心腸);最後,他也在無奈的情況下,看著Jean 帶著Marius離開。他的內心受盡各種的掙扎,並想到:自己一直以來所堅持的理念實非絕對的硬道理,並體現到司法制度上的不完備,以及人情的存在。故 此,他難以接受情感與現實的衝擊,遂掉了自己的紀錄本,再跳水壩而亡。

      看完之後,可能你會想:人不能永遠持守著一個觀點,即執著;而且,凡事也得要變通,沒有「絕對的硬道理」或模式,正所謂人們講的因時而變。又或者,我們會明白到理想與現實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你可能會想:做人別這麼天真與執著。

     但說句老實話,倒也欣賞他的個性,雖然他可算是執著得自尋死路,但正正因著這種執著與熱血,才能體現到他強烈的個性。有時,人不正是需要執著才能成事?成為 一種推動的路向,尤其是一個忠於自己角色的人,真是非常可貴。有時,我也認為自是需要更多的執著,堅信著自己要做的事。如果,這個世界的人,全都是那些瞻 前顧後,人人也是擇善固執,更懂得趨利避害;那麼,整個世界不就是很死板?

以下是《STAR》的歌詞:

There, out in the darkness
A fugitive running
Fallen from god
Fallen from grace
God be my witness
I never shall yield
Till we come face to face
Till we come face to face

He knows his way in the dark
Mine is the way of the Lord
And those who follow the path of the righteous
Shall have their reward
And if they fall
As Lucifer fell
The flame
The sword!

Stars
In your multitudes
Scarce to be counted
Filling the darkness
With order and light
You are the sentinels
Silent and sure
Keeping watch in the night
Keeping watch in the night

You know your place in the sky
You hold your course and your aim
And each in your season
Returns and returns
And is always the same
And if you fall as Lucifer fell
You fall in flame!

And so it has been and so it is written
On the doorway to paradise
That those who falter and those who fall
Must pay the price!

Lord let me find him
That I may see him
Safe behind bars
I will never rest
Till then
This I swear
This I swear by the stars!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公務員政治中立

       因著職業病的緣故 (跟公務員政策),所以,每當有新聞報導講公務員時,便會想到一籃子的東西 (是資深同事的教導)。其中一項最為人熟識的是:公務員保持政府中立。記得早前港台事件中,這個講法也被扯了進來。

      公務員能否保持政治中立?居廟堂之高,抑或處江湖之遠,真的能確保心清?我也想得有點混沌。

     好像,今天在某報章看到一篇名為「公僕轟拉布四子離譜」,當中發表言論的人來自不同的工會,有紀律部隊、公工聯等。雖然,他們只是指出「拉布」的不良後果或 是展示出自的憂慮。但經過一張有指向性、鮮明立場的報刊去將去報導,甚至是加以渲染;那麼,說話者所說的成份,彷彿就收得更加有指向性和立場表態,整件事 就並沒有中立可言。

     其實,所謂的確守中立,就是維護政府。

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做工的抉擇

       做工的抉擇,就是站在灰色地帶上看黑白。

       先前出來跑,不分晝夜地工作,可謂「日以繼夜,夜以繼日」;有人說先前的行業是「有開工,冇收工」,正因如此,身邊有許多人不時也會苦口婆心對我說:「拜託你找另一個行業好了。」

      因著身體問題,即本身所患的病,害得我無法出來跑。好了,現在找一份較靜態的,而且又能做政策、時事性質的工作,身體比先前更差﹗呀﹗現在做這份工呢,明明就是身體健康急降,但又沒有人「說三道四」,又沒有人叫你轉工......根本就是源於一種偏見。

      上次,某工運老前輩還對我說:「你這個人冇嘢叻,最叻就是『飲得』﹗」當時,我也不知道要怎樣回應他好了。他補充,好酒能使人容易混熟起來,正如我這個煩人角色一樣 --- 要學習與工會打交道。

     做人難,做工更難,難在於抉擇。告訴你,我的身體其實是不太適宜喝酒,但因著我「百杯不醉」 (非千杯不醉),故被認為「飲得」,而且更要用作交流之用。那麼,我又應不應該去作另一個抉擇?我深信,我應該任由這個念頭長埋塵土下。

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

消失的玄奘

         說起玄奘,心裡泛起幾陣酸溜溜之感。 

        這因早前在報章上看到 一篇有關玄奘(唐三藏)的新聞:
 內地一著名企業,以「申遺熱」為由,在西安興教寺一帶的區域發展,打著文化的旗號作牟利,打造「興教寺佛教文化旅遊景區」;但實際上,卻沒宣揚什麼歷史文化的精神,連西安興教寺 - 即玄奘圓寂後的靈骨擺放處也面臨被拆。

        這種情況在中國屢見不鮮,由我在懂得「看新聞」的開始,就常常聽到這樣的事。面對一些有價值的歷史文化遺跡,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保護它們是人類的責任。對國家來說,最理所當然的,就是發展經濟;任憑那些官員、商人大肆地「發展」。
想起在返家的路上,總會經過一條隧道,隧道兩旁貼著數張文藝節目的小海報;其中一張好像是「玄奘西行」的佛教音樂劇 (不太記得該實際的名稱),與這個新聞放在一起,不但悲涼萬分,而且還十分諷刺。
  
      談起玄奘,對於那些曾在高考中史科 (交通史)中搏鬥過的學生來說,印象猶深,頓時想起不少「絲路往事」,不計張騫、班超、法顯等交通數人物,其角色之重,無人質疑。還記得《慈恩傳》中描述 他過莫賀延蹟 (今塔克拉瑪干沙漠) 時的情況:「古曰沙河,上無飛烏,下無走獸,復無水草......」再看看他的生平,心裡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動。
 
     其實,說上來,玄奘也伴我們渡過了不少年日。當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也看過不下數齣《西遊記》的劇集,上中學時,他又伴我們過了會考與高考吧。雖然,這種講法很是虛無,但不知道,為何聽到這個消息後,竟感覺好像失去了什麼似的。

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動物農莊 (The Animal Farm)

     
        George Orwell的《動物農莊》所帶出的訊息,相信也不用再多說 - 就是那個史太林管治下蘇聯的模樣,當權者得到權力後忘卻了昔日、最初的理想意念,繼而被權力所腐化,在上者不斷以所謂的宣傳粉飾太平和自己的惡行,再而締 造出一個比原先更讓人心寒的「社會模式」。豬是當權者,狗為在上者的隨從,地位超然;馬、牛、羊,以至各種禽畜就是被劃為次一等的「公民」,牠們大部分也 對在上者的說話信以為真,即使有所懷疑的念頭,也能在瞬間被平息。

     
        除了明白到作者的中心思想外,書中的最終章的其中一點,亦使我聯想到一些東西。大概是這樣的:母馬幸福草是見證農莊「起義」的動埋,但由於飽經年月的摧 殘、當權者在多年來的同化與粉飾,以及新一代的誕生,農莊內的老成員對昔日的「起義」(甚至是「老少校」所提倡的理想),也沒多大印象了,而新的一代對這 個詞,也只當作傳說般來看待。

      看到這裡,我想起我們的國家。她以「不講不提,便什麼也沒有發生」的哲學看待大是大非、敏感的議題 (以「六四」事件最為鮮明)。對於異見、不光彩的事,她恐怕萬分,用盡千方百計把人民的口封著,盡量不提及。這個議題,說千年萬年也說不清,因為他們不願 提。聞說,現今國內的新一代,有不少人對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甚至也不知道是什麼一點事,就好像農莊裡的新成員一樣。也許,老一輩的人不會忘記,但隨著時 間的流逝,人民是否會逐漸淡忘?

     上面的講法只是一廂情願,有感而發而已。  此書不單是前蘇聯的寫照,其實,這些例子至今仍存,北韓啦,中國啦,雖就中國是以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模式,但其實也只不過農莊的另一個翻版。

    想到這裡,想起某一次的採訪 -- 在遊行前的集會中,有一名集會人士自製了一個以動物農莊為主題的示威板,藉以諷刺政府。說起來,也不得不思考箇中的關係吧。記得梁特首在選前的多番承諾, 理想萬分,如農莊7誡一樣般理想。當選後至今,可否視為起義後、竄改7誡後世代?而那個專門負責游說、宣傳的尖聲仔又是不是某個政府機關,好像什麼政制、 內地之類的局 (不說全名了);不過,最幸運、最不相像的是:我們不是那些不經思考的動物,我們是會懷疑、不認同在上者的說話與做法;當然,我還未把什麼愛港團體列在內 吧,那些像農莊內的牛羊 - 在上者永遠是對的。

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

醉酒


        我對酒,有一種擺脫不掉的痴戀。基本上,我的靈魂依附在酒中,或說,我的命與酒相連。酒能迷倒世人,千世萬代亦如此,甚至,更有人為它付上生命。只因,酒能使人寄存於現實與虛幻之間,酒不單讓人思路暫緩,更使人麻醉在一個不知名的時空間。

       此刻,你只會想著自己的意識是比任何人更清醒,享受著那種所謂的虛榮感,覺得自己就像世界之王。

      酒後的我被體內的烈火燃燒著,在車子猛烈搖動下,瘋狂地劇轉,舌頭的兩側不斷地分泌出帶甜的口水,胃中存著一股恐怖的推動力。那刻,我知道自己快要嘔吐,但我以極大的意志忍了整個小時。

      回家後,可能是環境與氣氛,稍放鬆下來,胃部的酸物已耐不住性子,終於奪門而出。嘔吐,我想沒有人會覺得好受,酸物嗆在喉與鼻之間,但胃子卻不停鞭著那些物質,催促它們從口中滾出;感官上非常刺激,甚至連廁坑內的傳出陣陣濃烈的氣味,使你無法完全醉掉。

        到最後,可能是餘波未了,那些經練淨的酒精,便會隨之而出,苦澀得讓你想起過往的苦味人生。

        其實,醉酒的後果並不好受,說到底,真的有點自找。但我相信這是嗜酒之人最想達到的滋味與境界。

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好想睇Andrea Bocelli 個Asia Tour

記得2010年的5月,我看了Andrea Bocelli在香港舉行的CONCERT

今年5月3日,他將會開CONCERT!!

(Andrea Bocelli Asia Tour…With Passione Live in Hong Kong 2013)

但誰會與我一同去呢. 唉﹗

算了,要找這方面的志同道合,是有點難的....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屯門醫院5樓內科風濕科

  
        早2個月,我曾說過討厭到屯門醫院看醫生 。(我想輪候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是大多人討厭的事),而且更討厭那個5樓內科中的風濕科。

        因為,那時以為人流太多,再加上覆診當天,還換了一個不知是什麼科的內科醫生,致使我認為風濕科醫生不再為我看病;當時心想:「等了2個小時,看的就是一個非風濕科的醫 生﹗還要讓我看到:下回看醫生時,又是列入「內科一組」﹗天呀,為何他們不看我呢......真是.....他們只選了另一些風濕免疫科的病人.......我也是這類病人,但又要把我扔到旁邊的不知名科目。」當時,我的心情非常複雜。

後記:
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被醫生「夾」了入院,但在住院的幾天,聽到護士們說:「現在的風濕科BOOKING是很難BOOK,所以病人會在內科門診看醫生,但會見風濕科醫生。」
嗯,所以呢,看來我錯怪了他人,要怪,只能怪這個公營醫療資源缺乏的制度。

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

自以為...此情不再

     大抵在去年的今天,我暗暗的愛上一個與我「老死不相往來」的人。

     今天,就在忙碌的一星期過後,有人問我:「你對那個人,有什麼感覺?」

      記得,早在數天前,我仍惦記著那個人的身影,那時還不斷思想,想著自己為何會暗自愛這個人足足1年的時光......

      在這1年裡,我的人生嘗過各種的變幻,當中也有不少的經歷也是因他而變,他間接為我帶來許多經歷,卻又使我沉醉在毒海般的幻象中。

      今天,彷彿清醒了,但卻想到:自己的人生好像掉了一些東西,原來,他的身影漸漸地消失,就在那一個星期悄然消散。
 
我竟覺得很非常失落。

========================================
《失卻了的感情》

這點感情,悄悄地離開,
無聲無色
悄然而逝;

本以為,
這門東西失去了,就是失去,
簡單得很。

原來,
它的本質是有著相當的重量,
把它拿起時,才驚覺
它很重、
很有位置,
並刻了一個印兒
一個不能填平的痕跡。

失落了
似是迷失在海中的某處,
猶似直望深海的一片死寂。

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工作一則

 
        昨天晚上,因著工作上的需要而參加了一個處理勞資糾紛的課堂,起初也有點擔心自己會聽得打嗑睡。幸好,這堂課並沒有發揮這個效用,而且讓我明白到不少勞工、工會上的運作,更好笑的是:原來「按章工作」也是工業行動的一種。

        記得,那時在報館做事的時候,因著一些勞工權益問題,而與上司鬧得非常僵,並想起有行家說:「她這樣無理,別為她OT吧,一於按章工作啦﹗以表示自己的不滿﹗」,那時我還笑別人說這種沒用處的笑話,原來這個是一門嚴肅的話題。

       還有,那個講者提到,現時的工會發揮的效用、影響力愈來愈少,這因著全球化影響而減退。說到這個問題,不禁使輕鬆的氣氛變得嚴肅起來,說到底,這個問題真的引發出多個不同的現象、後果,弱勢的人之議價能力每日而降,而強勢者則愈來愈「屈機」了。

      那麼,作為工會的角色,應如何自處?

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

我的家庭

       怎樣才能形容我的家庭?每當想到這裡,我的心情倍感複雜,而且更有點酸溜溜之感。

       我家有個非常奇怪的特徵 - 有人會無條件地付出,亦不會因為照顧子女或為子女多作一步而感到心煩;又有人會一整天說你怎樣連累他或害他;有人會希望試圖忍讓一切,去盡量維持整家庭的 和諧等。代表第一種條件的人,正是家父。而第二種則是家母,第3種是與妹妹。從這裡看來,正面的力量好像比負面的力量多,可是,你們錯了,家母才是這個家 的主軸,故她的影響力最大,亦最讓人身邊的人感到痛苦。

       說句老實話,她把我們3人欺壓的非常緊要。在外邊,我們需要克制自己的情緒,我完 全明白這道理;然而,回到家中,我們也不放任自如地訴充自己在外邊的感受,稍說深入點,便會被她指斥你很「煩」,又說最怕聽我們說這怨言;間或,遇到不開 心或難以解決的事,有時少不免也會板著臉、默不作聲、自我冷靜一番,這個情況,又要捱罵;相反,她自己不高與,高聲呼叫、發脾氣、胡亂奚落我們,就有著充 分的理由 - 她不高興。

        別人害怕某些事,她不但不去理解,反而又毫不留情地說你神經質,其實最神經質的是她,而且又執著。

       我有長期病,情況又不太穩定,身體亦經常感到不適、疼痛、疲倦,她也來不及地說:「你為什麼會有這種病......太煩了,而且你把我的人生弄得希望盡失, 要是你找不到長工,我還能旨意你幫我脫貧。家父、妹妹與我,分別也有鼻敏感,而我與妹妹則較為嚴重,其實,家裡是不應飼養寵物,於是,我們便向她提出這樣 的事。誰知,她立即說:「你們實在太煩了,不要在這裡住吧﹗」她卻沒有表現出她對你的問題之關心。

        有時,又要被迫聽她說家父的「壞話」,明明是很無理的事,她又會以份外的小心眼看待他。但她從來不想想家父對好非常好。

           說實話,我真的很難再忍受下去。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無懼死神的病友人

    
        正當我們怨自己沒有一個像李嘉誠的老爸,怨著自己無法得到某些名牌貨品,怨自己因為失手而考不上某大學的熱門科目的時候;不如試著抽身出來,靜靜的想一想: 今天,我們能夠想到這些東西,足以證明我們所身處的位置是有選擇的空間,致使我們要作出這樣的比較。其實,很多人現在所擁有的,已非常值得慶賀。
  
      面對著與生俱來的問題,無法根治的疾病,以及死亡的隨時降臨,這個人的心態會是怎樣?有一位朋友,她正面對這樣的處境,死神離她僅咫尺之近;正因如此,她更明白到樂天知命這個人生態度,並與這病共生活  (這算不算是與它共富貴、共患難)。



迎難而上 笑看人生

         這位朋友,生來便沒有一個健康的心臟,自小便因為心臟的疾病而經常進出醫院;這個先天性的疾病,注定她要走一條崎嶇不平的路,不單如此,這更會使她隨時斃命;所以,她比任何一個人更明白到「活在當下」的道理。

「只要它用盡,那麼,我便會與它一同停下來了。不過,我也不知道是那一天,醫生也說這是無法預計的事。」說這番的朋友,還能輕描淡寫的說著,不時還咯咯地笑,完全無半點傷感之情。她還能安慰我這個友人,說道:「有什麼好擔心,反正人們也無法知道自己的(在世)的日子吧﹗」

兒時的她,曾因為這個問題,而突然在街上暈倒,更使她長時間在醫院中渡過她的童年。更無奈的是,她因病而無法過一般同齡孩子的生活與學者,更因此而無法追上學業;故此,她未能與同期的部分學生一樣 -- 通過2次公開試的考核或升讀大學。

不過,這並不代表什麼。

喜愛鑽研電腦的她,便循著這個途徑,發展她的一生。於是,她便在這方面進發,努力修讀其學位,望能在某天能成功畢業;縱然她的老爸整天說些打擊她的說話,叫她別浪費金錢花在學業上,又叫她別去跟自己喜歡的人發展下去,只因怕連累他人;但她仍舊繼續她精彩的生命。

這就是她的人生。寫到這裡,我忽然想起BON JOVI 的 IT'S MY LIFE,當中有一句是:
It's my life
It's now or never
I ain't gonna live forever
I just want to live while I'm alive

正如她一樣,她不在乎人生有多長,甚麼不用要"LIVE FOREVER",只要努力現在,便是最對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