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

消失的玄奘

         說起玄奘,心裡泛起幾陣酸溜溜之感。 

        這因早前在報章上看到 一篇有關玄奘(唐三藏)的新聞:
 內地一著名企業,以「申遺熱」為由,在西安興教寺一帶的區域發展,打著文化的旗號作牟利,打造「興教寺佛教文化旅遊景區」;但實際上,卻沒宣揚什麼歷史文化的精神,連西安興教寺 - 即玄奘圓寂後的靈骨擺放處也面臨被拆。

        這種情況在中國屢見不鮮,由我在懂得「看新聞」的開始,就常常聽到這樣的事。面對一些有價值的歷史文化遺跡,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保護它們是人類的責任。對國家來說,最理所當然的,就是發展經濟;任憑那些官員、商人大肆地「發展」。
想起在返家的路上,總會經過一條隧道,隧道兩旁貼著數張文藝節目的小海報;其中一張好像是「玄奘西行」的佛教音樂劇 (不太記得該實際的名稱),與這個新聞放在一起,不但悲涼萬分,而且還十分諷刺。
  
      談起玄奘,對於那些曾在高考中史科 (交通史)中搏鬥過的學生來說,印象猶深,頓時想起不少「絲路往事」,不計張騫、班超、法顯等交通數人物,其角色之重,無人質疑。還記得《慈恩傳》中描述 他過莫賀延蹟 (今塔克拉瑪干沙漠) 時的情況:「古曰沙河,上無飛烏,下無走獸,復無水草......」再看看他的生平,心裡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動。
 
     其實,說上來,玄奘也伴我們渡過了不少年日。當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也看過不下數齣《西遊記》的劇集,上中學時,他又伴我們過了會考與高考吧。雖然,這種講法很是虛無,但不知道,為何聽到這個消息後,竟感覺好像失去了什麼似的。